读后感:万历十五年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读后感:万历十五年

Post by tiffany » 2009-06-22 18:53

学习葡萄皮,圈个地方,徐徐写来 :mrgreen:

万历十五年原来是本英文书,书名叫做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作者中文名字黄仁宇,英文名字Ray Huang。他生在动荡年代,立志从军,上军校,毕业在国民党军效力。但是他跟共产党走的也不远,交游圈子有廖沫沙 ---他后来给此书中文版题的书名;后来没有在解放战争中跟共产党交锋完全因为他给派来派去,不在本地。后来流落到美国,吃了所有第一代移民讨生活的苦,30多岁开始念历史博士。他自己说得很客气写这本书出来请广大内地读者指正,并明确的指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借古讽今---他不干这事儿。最让人感叹的是,他提出一个大历史观,认为3,500年之后,人们才能明白那时的历史事件的全貌如何,单个事件和单个个人的力量对于历史发展的方向之完全无力改变。他自己说唯有这么看历史,才能面对天上国共两党朋友的亡灵。让我想起哀江南赋序言,庾信不能置信本朝崩溃的如此之快,不得不给自己一个‘江表王气,应终三百年乎?’的解释。

当然他的大历史观比三百年期限的迷信要有道理多了。基本上他的观点是,明朝那个制度到万历的时候已经走到头儿了,后续事件--明朝衰落败亡的发生是必然的,跟某个皇帝是否英明,某个奸臣是否大奸大恶,某个能臣多么的尽忠报国全无关系。好象一部机器,开头的时候还不错,用了很久,慢慢跟不上时代变迁,先是一个两个螺丝掉了,虽然有铁钉铁丝拢着不至于立刻就倒,但是终于敌不过内忧外患慢慢散架。这本书看的我惊心动魄,再次觉得生对时代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可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好是坏,社会机器是否能够自我更新持续发展维持天下太平世界发展的局面,又得3,500年以后的人才知道 --- 谁知道到时候人类是否对面眨眨眼睛就达到了交流的目的,那时侯的人类是否介意3,500年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真是,我身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所以我要担惊受怕的及时行乐!

这本书的结构很奇怪,断代史不是断代史,编年史不是编年史,跟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类似,但是又不写全每个人的生平。其实书名1587,万历十五年也很富于欺骗性,因为他写的事情远远不止于这一年。他其实写的是一个很古怪的制度下的若干人等。这个制度就是明朝的文官制度,开国的时候文官不过8千,200年后到万历年间已经达到了2万。这两万人利益驱动斗来斗去,形成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制度中人,从皇帝开始,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而我觉得作者认为,明朝的最大问题是讲究道德,所有的实际问题(好比亲戚争房地产等)都给抽象化到上千年前圣人提出的道德标准,灭人欲存天理给发挥到极至,人类吃饱穿暖老婆孩子热炕头儿的正常需求,如果不能冠个道德的幌子,都是不能提出来的。然而是人都有类似的正常需求,于是冠冕堂皇洋洋洒洒的道德文章越来越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借贷)却没有一个解决的渠道,地方官敛财敛得越来越紧,京官儿吃回扣吃得越来越多,与之相对的是人君手头现钱很少,赏赐一个多年老臣只有五两银子;万历皇帝聪明敏感却缺乏行动魄力,看穿了手下臣子的两面派干脆给他们来个消极怠工。

黄仁宇对明朝这个渐渐不转的机器的描述从它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开始。其实从小到大,我印象里的明朝是个皇帝荒唐残暴的积弱之国,这个错误的观念被当时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儿之开口闭口大明王朝所纠正。万历十五年的时候,当时只有20多岁的皇帝还是个精力旺盛励精图治想要做一番事业的皇帝。时年大旱,万历亲自带着群臣去郊外进行祈雨的仪式;而对各种各样的国家典礼,皇帝的主要职责,也尽忠职守,努力做到十全十美。那时侯的万历皇帝,还是制度中人,没有看明白这个制度必然引出来的两面派的特性 ---他看明白了以后,就成了历史上被人批判的庸碌君主。然而事实的情况是,他想有作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基本上所有他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都被他的臣子(!)给拦住了死也不让他做。先是少年的时候他喜欢书法,几岁就能写尺把大字,然后这点儿爱好被他的大臣张居正拦住了,基本意思是说皇帝的书法已经够好了,再写得更好也没有必要了,所以把书法课给取消了;然后他喜欢跟太监练兵,这点儿爱好又被大臣申时行釜底抽薪之计给掐死了;他真心爱郑妃,想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也被群臣拦住,到了也没能跟自己心爱的女人死同穴。基本上来讲,他一生想要干的每一件事儿,都给拦住了没有干成,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凄凉的吧,尤其是他明知道那些上书冠冕堂皇的道德理由拦着他不让他干这些事情的文臣其实自己都打着道德的幌子中饱私囊过着比他自在的多的生活。书到这里,我就很理解他消极不抵抗的策略:你们不让我快活,我也不让你们高兴。

这时候忍不住插一笔个人对历史的影响。正德皇帝年轻有魄力,自己封自己什么大将军就出关打仗去了;不爱住在皇宫,跟自己亲随太监护卫住在豹房---现在是一特新兴的地方,满处玻璃大楼。还封自己做太师,自己当自己的首席大臣,绕过一群文臣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惜他英年早逝---跟他喜欢冒险的生活方式不无干系,要是他活得长些,把他的行动能力转移到改革明朝的官僚体制上面..... 当然这些如果毫无意义,现代人想起正德皇帝,大半应该是游龙戏凤的荒唐皇帝,他出征塞外,多少年边境无庾这点儿事儿当年被他的文臣刻意忽略,之后也无人提起了。

下面写的两个人是万历的两个重要文臣,先出场的是申时行。申时行基本上来讲就是一个抹泥的,明朝帝国机器的铁丝绳万能胶。
Last edited by tiffany on 2009-07-02 15:09, edited 8 times in total.
乡音无改鬓毛衰

红尘有缘
Posts: 296
Joined: 2004-03-24 3:56

Post by 红尘有缘 » 2009-06-23 0:40

:verysad:

好大一个坑,跌的好疼。。。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Post by 幻儿 » 2009-06-23 19:50

等着看。

笑嘻嘻
Posts: 23313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9-06-25 11:27

好看好看!我第一次看万历十五年还是十几年前,那时候起成为黄仁宇的粉丝。自这本书后三联也一股脑地出了好几本黄仁宇的书。书里很多内容现在都不记得了,但是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也是看得“惊心动魄”。当时想找人说说,可惜推荐给好几个人人都不看。我隐约记得黄的写法貌似是当时一种比较新的历史观。我是这么理解的:万历十五年是一个从各种数字看国泰民安生活富庶没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一年,万历皇帝聪敏亲民,甚至亲自带着群臣走出紫禁城来表达雄心,可是从这一年,各种人物以好心为起点做的事不可逆转地带着整个机器走向灭亡。
云浆未饮结成冰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9-06-25 12:25

当时看这本书,很震动。

他的观点和叙述方法都没有见过。比如那时还看姚雪垠的《李自成》,简直是两个频率。

后来当然就各种风格都能看到些了,光小说就有野翰林高阳的,及至今天无数的架空穿越。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9-06-25 13:43

我也是, 头次看到的时候很震撼. 研究历史书能进去, 也能出来.能够不落入传统历史研究的套路, 用现代新型的立场角度来剖析,真是伟大的贡献.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Post by messer » 2009-06-25 14:23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看男人四十,张学友,在海边,别人都玩儿得可高兴了他穿得严严实实地拿本万历十五年看。我那时侯好少女哦,顿时很心仪! :mrgreen: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9-06-25 14:31

何兆武的《上学记》也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许level和《万历》不最一样。

《男人四十》里的张学友我好喜欢。

messer
Posts: 625
Joined: 2009-01-13 2:36
Contact:

Post by messer » 2009-06-25 14:46

我也是 :heartpump: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9-06-25 14:46

First I have to say that I have not read this book or any other by Ray Huang.
基本上他的观点是,明朝那个制度到万历的时候已经走到头儿了
可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好是坏,社会机器是否能够自我更新持续发展维持天下太平世界发展的局面,又得3,500年以后的人才知道
Has any system in the world sustained itself for more than 500 years? Sure, new systems are always built on and derived from old systems, but changes, sometimes fundamental changes, are almost always inevitable.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history is largely caused by the vast number of factors and forces pushing and pulling in all directions. Political systems do not exist in vacuum but are pushed and shoved and affec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area of Huang's own research) and outside forces (eg, wars and invasions, biological and climate changes). These forces are not constant and are often unpredictable. Thus the future of history cannot be predicted from the past despite it being somewhat cyclic.

It seems to me that the problem with history study is that most historians have studied nothing but history and politics. The reason why Huang's work was so revelatory was that he stud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ing, which provided a perspective outside of politics alone. Politics is not an island. In certain moments, politics is but a small and weak force in the overall direction of history.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9-06-25 15:16

没错没错, 中国传统历史研究太窄了, 不要说研究政治和历史之外, 根本是有了论点再去找论据.

nanping
Posts: 287
Joined: 2008-03-17 23:13

Re: 读后感:万历十五年

Post by nanping » 2009-06-25 16:38

tiffany wrote:他提出一个大历史观,认为3,500年之后,人们才能明白那时的历史事件的全貌如何,单个事件和单个个人的力量对于历史发展的方向之完全无力改变。他自己说唯有这么看历史,才能面对天上国共两党朋友的亡灵。

基本上他的观点是,明朝那个制度到万历的时候已经走到头儿了,后续事件--明朝衰落败亡的发生是必然的,跟某个皇帝是否英明,某个奸臣是否大奸大恶,某个能臣多么的尽忠报国全无关系。
当事人会这么想,也很可以理解,就好像人有时候必须逼着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样。

其实他这个观点挺马列/唯物的,可是我还是怀疑偶然性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不然你怎么解释明治维新成功而戊戌变法失败呢?还有更近一点,如果当年毛岸英没有牺牲,现在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

这本书确实是开宗立派之作。

tiffany
Posts: 24710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9-06-25 17:08

这个,他在序言里确乎提到过明治维新成功,基本上他的观点是,明治维新成功是因为当时的日本社会结构变迁,具体的我也没记得。其实我觉得他的观点也是政治革命从人民开始成功的几率比较大,他也说了一个政治制度的成功跟国情及历史是分不开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

heather
Posts: 31
Joined: 2009-04-27 15:52

Post by heather » 2009-06-25 18:25

总之历史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是理性的……
超喜欢他的大历史的视角,可是这视角太宏观,微观层面上的事物简直一下子失去了存在意义一般了。现世的人就好好闷头过现世的日子,其他的不用多想,想了也白搭。唔,其实说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可是不免让人有些“心下忽然一空” :?
他另一个比较受争议的观点是提出“中国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是因为尚且不能用数目字管理国家”,这个提法挺有趣的~不过也被人批先有观点后找证据了。

Elysees
Posts: 6758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9-06-25 21:48

我兴奋的冲进来,我这次回去还专门买了这本书的纪念版,嗯,经蚕的推荐,上学记也是买了的。
我当时原也想写感想的。。。但是觉得,那么老的书。。。不好意思写。嘻嘻,谢谢白博写了 :-) :-)
嗯,我看的第一个简单感想是,黄花了很大的篇幅描写皇帝的着装和一些行制,这些在中国老百姓里基本上都属于耳熟能详的常识(例如登基那天成人礼那天换多少衣服衣服都什么样之类的),但在黄不厌其烦的在写,嗯,一看就是初稿是英文写的了。 :oops: :oops: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saveas
Posts: 879
Joined: 2005-07-02 5:33

Post by saveas » 2009-06-27 2:35

黄仁宇的黄河青山和缅北之战很好看的

阿冬
Posts: 242
Joined: 2008-04-30 20:32

Post by 阿冬 » 2009-06-28 21:07

没错没错, 中国传统历史研究太窄了, 不要说研究政治和历史之外, 根本是有了论点再去找论据.
我觉得黄才是理论先行。

做历史,其实真开始做,是很实际的一个工作,有很多技术训练,足以泯灭宏大历史观。借我师兄在BBS上发的一段话来说明吧:
其实史学界最大多数的人确实是没什么意识形态的,他们对自由主义也只有模模糊糊的了解,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比较自由的言论空间而已
长期的史料训练让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意识形态”的敏感,只认同以“扎实”为中心的史学评估的体系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9-06-28 23:54

我同意有惊人论点比小心考据讨好, 两者都需要.但是进得去也要出得来, 光陷在数据史实里也不行.
欢迎专业人士多提供行内意见.

Post Reply